2.1.1 組織概況
左醫的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海軍臨時診所」,於1945年臺灣光復後被收編為「海軍醫院」。隨著政策調整,院名歷經多次更迭,最終於2023年11月1日正式更銜為「國軍左營總醫院」。本院不僅肩負照護軍人及軍眷健康的責任,亦承擔國防與軍事需求相關的醫學研究任務,同時對一般社會大眾開放醫療服務。秉持「忠誠負責、視病猶親」的核心價值,致力於為軍人與一般民眾提供最優質的醫療照護,並持續朝向「海軍軍陣醫學的醫療重鎮、社區軍民信賴的保健資源」之宏偉願景邁進。
左醫價值鏈
醫院營運成果
左醫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2024年共完成門診427,829人次、住院14,655人次、急診32,301人次,健康檢查61,690人次,營業收入突破新臺幣20億元,並獲得國防部補助逾6億元。
自2022年起,醫院營收呈現穩定上升趨勢,所獲收入與補助資源廣泛應用於員工照顧、醫療技術與品質提升、社區照護推展,以及強化國軍醫療量能等方面,旨在為國內軍民提供更完善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外部組織參與
左醫積極參與外部組織,與醫療領域專家攜手推動共同目標,發揮專業影響力,提升整體醫療環境之水準。目前本院共加入18個公協學會及政府機關,並在「台灣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協會」擔任理事一職,詳列如下表。
2.1.2 經營管理
治理組成與架構
國防部軍醫局目前轄下共有14所國軍醫院,包括6間總醫院與8間分院,左醫即為其中之一。本院院長(少將)與副院長(上校)由國防部軍醫局依據相關規定遴選派任,院長為醫院最高治理階層,負責全面領導與決策。院長、副院長及民眾診療服務處主任共同帶領行政與醫療部門,協調醫院營運與管理,確保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
左醫組織圖
經營團隊群體智識
本院院長與副院長均由國防部軍醫局依據學歷與經歷資格遴選派任。2024年,由洪恭誠少將擔任院長,曾元生上校擔任副院長,曹明正上校擔任教學副院長,李彥儒上校擔任民眾診療服務處主任,攜手推動醫院營運與發展。當年度,院內共計進行378小時的教育訓練,涵蓋醫學倫理、法治教育、氣候與健康管理、環境教育及性別議題等多元主題。
自2024年12月起,杜旻育少將接任院長一職,許聖德上校則出任副院長,延續前任領導團隊的卓越精神,持續推動醫院的管理與發展,帶領左醫邁向更高的醫療品質與服務水準。
左醫經營團隊
經營團隊薪酬與績效
本院薪酬制度依據上級單位頒布之「國軍聘用及雇用人員薪給支給要點」辦理,確保薪資結構的公平性與一致性。
在考核方面,院長之績效評估由國防部軍醫局權責長官負責。副院長則依據「國軍志願役軍官士官及志願士兵考績作業規定」及「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條例」暨其施行細則進行年度綜合表現評核。評核項目包括思想、品德、才能、學識、績效及體格等六項,並區分為九級績等。每年年底前完成初步考核作業,呈送覆核單位審查,於次年年初完成年度考績查核。績等結果將影響人員之升遷、甄選及進修機會,確保人事管理的透明與公正。
建立有效溝通機制
為強化醫院營運策略的溝通與共識,左醫每年舉辦「主管經營策略共識營」,邀請南部各軍醫院參與,透過交流與討論,凝聚共識並研擬醫院經營策略,勾勒出短、中、長期目標,凝聚全院醫護人員共識與向心,造福地區軍民,提升醫療服務效能。此外,本院每週定期召開院務會議、高階主管會議及醫療部會議,針對院內重大決策與日常運作進行規劃與檢討,確保醫院管理效能與醫療品質的持續提升。
重大事件通報機制
本院對於重大事件的通報,採取嚴謹的逐級呈報制度,透過會議或內部公文,將事件即時上報至院長及副院長。重大事件主要指對機關運作、國防安全、軍紀維護、醫療體系運作或公眾信任產生重大影響之關鍵性事件。
針對員工與病人安全事件,定義如下:
- 員工安全事件:涉及需召開懲罰人事評議委員會之案件。
- 病人安全事件:依據《重大醫療事故通報及處理辦法》規定,須通報的五類異常病人安全事件,包括手術或侵入性檢查錯誤、不相容血型之血液輸血、藥品處方錯誤、醫療設備使用錯誤等。
- 2024年,本院發生1件重大病人安全事件(後經醫療品質策進會審認排除),立即對病人進行急救並提供妥善照護,並於當下啟動「重大醫療事故通報流程」,由醫勤組簽奉院長核定後完成通報,並完成根本原因分析及檢討改善。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我們將持續優化流程,強化病人安全管理,並根據事件分析結果,制定更加精確的預防措施,確保病人獲得更安全、更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重大醫療事故通報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