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醫為南臺灣最早推動數位轉型的國軍醫院,在2019年即與微軟AI研發中心、創鈺國際科技及昱誠智能科技攜手合作,率先導入 Microsoft Azure 雲端物聯網技術,建構「醫資一體整合式系統」。此系統有效串聯院內各部門資訊流程,搭配全方位數據分析架構,從管理、服務、安全與便利四大面向切入,落實醫療資訊化與智慧化之願景,為醫療效能與服務品質注入創新動能。
3.2.1 打造智慧醫院
左醫配合軍醫局數位政策,積極參與智慧醫療應用研發,並於2024年底隨「國軍醫療體系」參與第八屆台灣醫療科技展,發表本院自研之「AI眼底影像疾病風險輔助判讀系統」。該系統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免散瞳眼底鏡與AI人工智慧技術,對眼底影像進行分析和分級,可篩檢糖尿病、失智症、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等四項常見疾病之潛在風險,並快速完成大規模篩檢與即時生成報告,支持雲端部署,便於遠程判讀和醫療諮詢,為病患早期診斷與健康管理提供快速、準確且高效率的輔助工具,不僅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亦能減少醫療資源耗用,展現左醫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創新實力與社會正面效益。
第八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國軍醫療體系」展區
優化醫療流程
左醫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轉型,全面導入智慧病房、智慧藥局及醫療機器人等自動化系統,致力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醫療服務架構。
截至2024年底,本院的病歷種類電子化比例已達到約90%,縮短醫療文件處理時間、病歷遺失率,充分展現數位轉型在臨床應用與醫療管理上的顯著成效,為軍民提供更智慧、高效且安全的醫療環境。此外,自導入智慧監測設備以來,本院病房事故率已成功下降15%,展現智慧醫療在提升照護效能與風險控管方面的明顯成效。
未來,我們將持續應用智慧技術優化醫療流程,並規劃開發多項創新系統,包括去識別化AI照護平台、AI門診高風險病患自動判別與標記系統、智能虛擬助理機器人,以及結合就醫資料與地理資訊的大數據分析平台,以全面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與精準度。


導入AI應用
左醫積極導入人工智慧於臨床應用,致力於提升診療效率與醫療品質,開發多項智慧醫療系統,涵蓋疾病預測、診斷輔助、影像判讀與遠距照護等面向,逐步實現精準醫療與智慧健康的願景。
「心電圖人工智慧判讀平台」可於20秒內完成單張心電圖的AI 初步判讀,準確篩檢出50種急慢性心肺疾病風險;目前放射科與病理科則已全面應用AI技術於X光、CT、MRI等影像檢查,AI輔助診斷結果經醫師審核後,整體準確率已達95%以上,並成功縮短病患診療時間約20%。
未來,本院將持續推動AI技術於各科別的臨床應用,如AI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系統、AI自動辨識細胞學影像、AI聲波散射組織成像診斷評估系統、3D影像混合實境遠距協作系統等,提升診斷精準度與治療成效,降低人為誤診風險,進一步優化醫療品質。
非侵入式血管檢測分析
偏鄉離島篩檢處置時序圖(透過三總AI資料庫輔助判讀並回傳至PHILIPS DECG系統)
資訊安全防護
左醫積極推動醫療資訊數位化轉型,持續執行病歷系統數位化,並與國防醫療體系實現數據互通,提升資料整合與臨床應用效能。同時,本院正建置病患健康紀錄(Personal Health Record, PHR)平台,讓病患可透過行動裝置隨時查詢個人醫療資訊,實踐以病人為核心的智慧醫療服務。然而,隨著資訊流通便利性提升,資安風險亦相對提高,需同步強化防護機制,確保病患資料安全無虞。
為此,本院已成立「資訊安全管理委員會」,制定《病患隱私與個人資料保護政策》,全面遵循《個人資料保護法》與《醫療法》之相關規範,並導入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由資安專責團隊負責執行資安政策,定期實施滲透測試與應變演練,以主動防範駭客攻擊與資料外洩風險,確保院內醫療資訊系統穩定與安全。
2024 年起,本院更導入資安監控與異常行為偵測系統,至今未發生任何重大資安事件,展現本院在資安治理上的前瞻性與高度韌性,致力為軍民打造安心、智慧且高效的醫療環境。
左醫積極強化醫療資訊應用與資安防護,透過數據共享與遠距支援機制,提升國軍與民間醫療體系間的協同聯防能力。為強化「軍民醫療合作計畫」之執行可行性與安全性,本院目前正與專業資安機構合作,導入數據加密技術於電子病歷安全管理。此技術具備高可追溯性與防篡改特性,能有效提升病歷資料的完整性與可信度,降低潛在資安風險。
本院未來目標為建構「分散式區塊鏈電子病歷系統」,確保病患健康數據在儲存與傳輸過程中具備高度安全性與不可竄改性。同時,結合「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技術」,強化個人隱私保護機制,讓病患得以自主授權其醫療資料的存取權限,實現個資保護與醫療資訊共享之平衡,進一步落實醫療服務的公平性與透明性。左醫將持續在智慧醫療與資安創新中扮演領頭角色,打造安全、高效、可信的醫療數據生態。
3.2.2 強化國防韌性
現代戰爭高度仰賴資訊科技,從情報蒐集、戰場感知、指揮決策至作戰執行均已全面數位化。隨著電子戰、網路戰、無人載具與人工智慧(AI)輔助決策等先進技術迅速發展,軍陣醫學亦必須與時俱進,加速導入智慧科技應用,以提升戰場醫療決策效率、強化緊急救護即時性,進而提高戰傷官兵的存活率與整體戰力,以因應未來高強度、高科技化作戰環境的挑戰。
左醫除積極與產學研單位合作,開發多元智慧醫療系統外,亦持續探索AI、遠距醫療、即時資料分析等技術在軍陣醫學領域之應用潛能。並依循國防部軍醫局指導方針,投入建置具戰場應用性的AI醫療系統,強化本院於軍事醫療應變、戰傷評估與後送處置等任務中的科技支援能力,致力成為國軍智慧軍陣醫學的關鍵支柱。
2025年,本院參與國防醫學研究發展計畫—「建構以數據驅動營運資料探勘分析及AI決策輔助資料集」,以數據分析方法探勘資料,提供營運相關決策建議,以人工智慧 (AI) 輔助主管迅速地做出營運決策,並訂定三年計畫目標,藉以建立完善之營運管理系統。
「建構以數據驅動營運資料探勘分析及AI決策輔助資料集」三年計畫目標
研究發展計畫架構圖
戰傷救護模擬訓練
現代戰爭型態日趨多元且高強度,常見以高精度打擊與快速作戰為主軸,例如無人機攻擊、遠程導彈精準打擊等,特別是在城市戰與巷戰等複雜戰場環境下,將大幅
提高醫療人員的作戰風險,並增加前線救援與後送的困難度。面對此趨勢,左醫積極配合軍醫局規劃之「戰傷醫療及戰場手術訓練(SSCI)」、「高級外傷探查手術技術
訓練(ASSET)」及「高級手術創傷治療(ASTC)」等課程,共派遣14位FRSD成員參訓。
透過扎實的訓練,能有效強化醫療團隊於高壓情境下的即時應變能力與戰場處置技巧,進而提升整體戰場醫療反應效率,為提升官兵存活率與作戰續航力奠定堅實基礎。
海上遠距醫療系統
台灣作為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海上作業與資源運補活動頻繁,而艦上專科醫師資源本就有限,當面臨緊急救援需求時,遠距醫療會診的功能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海上通訊質量容易受到天候變化與衛星訊號干擾,這給醫療支援帶來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左醫攜手台船公司及遠東醫電,共同開發了「海上遠距醫療會診平台」。該平台透過資安網路的特殊通道設置,結合智慧醫療設備及生理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岸上醫師與艦上醫師、艦上指揮官之間的即時視訊互動與聯繫。這不僅有效提升了海上緊急醫療救護的質量與效率,也為艦艇船員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安心的作業環境。
本院於2023年與海巡署艦隊分署及台船公司簽署了三方合作備忘錄,透過「海上遠距醫療會診平台」,將岸上醫院的資源擴展至4,000噸級巡防艦的巡弋範圍,為「人道救援艦」上的醫官提供支援,協助進行緊急醫療救助、手術協作,並即時監控患者的生理徵象,防止病情惡化。該醫療巡防艦由台船公司打造,配備診療室、手術室、牙科室、燒燙傷處理室、復溫室、普通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所有設施均依野戰醫院標準設置。再配合直升機後送系統,可有效擴大救援範圍,提升緊急救援的時效性,確保傷患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醫療照護。
2024 年4月,海巡署艦隊分署接獲來自鵝鑾鼻外海521浬處漁船的緊急救援通報,本院與醫療艦(雲林艦)首次成功連線,並啟動遠距視訊醫療會議。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經評估後確定該名船員患有急性腎絞痛,艦上醫官隨即進行緊急處置,並充分關注船員的病情發展。在艦上醫療照護的協助下,患者順利完成後送並安全抵達屏東接受進一步治療,圓滿完成了這次充滿挑戰的救援任務。我們深知每一位病患的痛苦與焦慮,並竭盡全力提供最及時與有效的醫療支援,讓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我們的關懷與承擔。

